《天启帝》转载请注明来源:森趣阁senquge.com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启三年四月中旬,草原上传来消息称,恭顺汗正在兼并各个小部落,特别是曾经背叛了恭顺汗的外喀尔喀诸部落,他们遭到了恭顺汗最严厉的惩处。不过恭顺汗是个志大才疏之辈,仅仅从四月份的变化来看,皇帝就对这个盟友丧失了信心。

其一,草原上正在发生的战事并非恭顺汗依照情报共享的盟约呈送到京城的。而是关外的明朝驻军自己打探到的。也就是说恭顺汗目光短浅,他自以为熬过了不久前的严冬,就万事大吉,再也不需要仰人鼻息,故此将来自京城的号令束之高阁,乃至嗤之以鼻。明帝国给予这个可汗用以过冬的粮食跟布匹,算是打了水漂,恭顺汗压根没打算履行盟约上的任意一条。并且他心安理得,因为明国高层对于跟他的联盟也没敢大肆宣扬,更没有留下证据,所以明国这次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假如说轻率的终结了同明帝国的军事联盟,仅仅说明恭顺汗在军事外交上没有远见的话,那么对喀尔喀诸部落毫无怜悯的报复性征伐,也暴露了恭顺汗狭隘的政治气度。他们本是同文同种,都是草原的子民,但恭顺汗显然对一年多前的背叛耿耿于怀,他血腥的击败了喀尔喀诸部落,并且实行了铁腕的统治策略,将塞外众多肥美的草场据为己有,把战俘充作奴隶,将诸部落的贵族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

草原上被恭顺汗闹的天怒人怨,各部对于恭顺汗及察哈尔部落的统治也是怨声载道。万历朝的时候,明帝国边军战力强大,塞外各部落无不唯明廷旨意马首是瞻,但现如今明帝国对草原上的控制力极大的衰减,饱受欺凌之苦的喀尔喀诸部落难以寻求明廷的斡旋跟庇护。便只好求助于明廷之外的强大势力:金国及u科尔沁部落。

努尔哈赤的金国政权异军突起,打败了明帝国的军队及塞外草原人的各路人马,俨然已经成了东北亚的最强霸主,许多草原部落摄于金国政权的强势,不得不俯首称臣,捐输牛羊。所以无论是从名份上还是情份上,他们都有充足的理由说服自己也说服金国人帮助他们对付恭顺汗。

另外一个就是科尔沁部落。科尔沁部落坐拥的草场大概就在今天的呼*伦贝尔草原一带,那里水草丰美,是个罕见的富饶之地。再加上这里偏安一隅,远离战乱之地,故而科尔沁部落并未遭受战乱之苦,在塞外诸部落中属于最富庶的,人丁也最多的一个。

在当下各部落或遭受天灾,或经历人祸的背景下,科尔沁部落的影响在塞外越发的举足轻重。是以许多不愿意求助金国,始终认为金国乃外族人的部落权贵,便远赴科尔沁部落,寻求帮助。

虽然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妥,有着这样活着那样的隐患,但从严冬与惨败中走出来的恭顺汗及察哈尔部落的确迅速击败了塞外的诸部落,并统一了那里的草场跟牧民。

元帝国收缩回塞北草原以后,经过明帝国多年以来坚持不懈的打击,以及元帝国内部的权力争斗,最终完整的元帝国分崩离析,逐渐演变成两个大的政权及部落,一个名叫鞑靼,另一个叫瓦剌。这两个政权曾交替辉煌过一段时间,乃至重新统一了草原,但辉煌总是一闪而逝,跟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胁来自域外不同,游牧政权的威胁主要是因为其内部隐患的愈演愈烈,因为文明程度不高,各项制度泛善可陈,以致于游牧政权内部的分裂性要远远高于中原王朝。无论是鞑靼还是瓦剌最终都消亡了,但他们中任何一支的消亡都不是明帝国直接促成的,更多的是源于他们内部权力继承出了大问题。

经过鞑靼及瓦剌时代后的u政权就更加一盘散沙了。从统一的元帝国或北元政权,再到鞑靼及瓦剌两个足以跟明帝国抗衡的强大部落,再到一盘散沙的草原诸部落,u人的势力一直在衰落。

到了天启朝的时候,u人的势力大概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分布在广袤的漠北草原上。一部分叫做内喀尔喀诸部落,主要聚居在唐努乌梁海一带,也即外蒙古一带,这支u部落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跟明帝国不接壤,也没有任何冲突。第二部分聚居在河套地区、青海地区,叫做土尔扈特部落,这是一支隶属于鞑靼部落的u部落,后来鞑靼部落衰落后,在俺答汗的率领下土尔扈特部落曾一度十分强盛,也正是因为俺答汗的强势,致使原来栖息于此的黄金家族的嫡系部落被迫东迁,来到了大兴安岭脚下。这支被迫东迁的部落就是第三个部分,也即是察哈尔部落。

所以说恭顺汗乃是根正苗红的“u大汗”,他也一直已u正统自居,自幼以恢复元帝国的强盛局面为己任。现如今在天启三年上半年,他终于踏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将共同栖息在这一带的外喀尔喀诸部落给吞并了,如此他统辖的人丁勉强就达到了四十万。四十万人丁在明帝国不值一提,但在草原上却是一股庞大的力量,以致于足可使恭顺汗西进,讨伐土尔扈特部落,一来报先祖之仇,二来统一整个塞外,重现元帝国的荣光。

恭顺汗一时间踌躇满志,他现在面临两个选择,第一就是会师南下,找努尔哈赤一决雌雄,报当年的一箭之仇。第二就是暂且按下同金国的仇恨,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先西进夺取富饶的河套地区,兼并土尔扈特部落,统一u,到那时在修养个三年五载,他的部众将超过百万人,到时候想要找努尔哈赤报仇就简单的多了。

不过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恭顺汗一时间还真的难以下定决心。

就在这个关键时候,科尔沁部落派遣使臣拜谒恭顺汗,要求恭顺汗返还侵占的诸部落的草场。这令恭顺汗大感恼火。在接见使臣前,他原是满面春风,满心期待。他误以为科尔沁大汗派遣使臣来,是为了讨好他,惧怕他的军队前往科尔沁草原作战。但是听了使臣的话后,恭顺汗又羞又怒,他当场抽了使臣一记马鞭,并威胁说:让科尔沁的汗王亲自来见我,否则战火将焚尽你们的草场,血水见淹没你们的山川!

科尔沁的使臣离开后一个月,也不见答复。恭顺汗便派遣使臣赶往科尔沁,要求科尔沁大汗前往察哈尔部落的都城“察罕浩特”请罪,俨然以u诸部落共同的汗王自居。科尔沁大汗非但没有满足恭顺汗的要求,反而割掉了使臣的胡子跟头发。

在古代这是一种极具侮辱性的举止,当年成吉思汗的使臣也曾被花剌子模国的国王如此羞辱过,结局就是成吉思汗被激怒,率领军队,覆灭了花剌子模国。

恭顺汗更加恼火,因为他没有成吉思汗的底气,故而更加的自尊要强,当看到没了被剃了阴阳头,没了胡须的使臣以后,恭顺汗简直被气炸了。虽然草原上没有“打狗仍需看主人”的谚语,但天底下的道理是共通的。

羞辱察哈尔部落的使臣,就等于是在掌掴恭顺汗的脸面!

恭顺汗当即下令整顿军马,要讨伐科尔沁部落。虽然跟精锐的八旗兵没法抗衡,但是在草原之上,察哈尔部落的军队还是数一数二的历害。更何况现如今察哈尔部落兼并了那么多小部落,实力大增。战事持续到六月中旬的时候,科尔沁部落便被打的节节败退,似乎就要步外喀尔喀诸部落的后尘了。

消息传回京城,皇帝当即下诏,要求关外驻军到辽西、辽东等地挑衅建州叛军,并且要求东江镇的毛文龙伺机而动,在建州叛军的后方搞搞小动作。

群臣对皇帝的旨意大感惶恐,纷纷劝谏皇帝收回成命。这些人或是承平日久,或是被八旗兵给打怕了。以他们的意思,努尔哈赤不来找朝廷的麻烦就烧高香了,哪能巴巴的跑过去,挑衅人家?

万一努尔哈赤被激怒,空国而出,再次侵犯,朝廷可怎么抵挡的住?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井底之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森趣阁sen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剑从天降
这是一个内测玩家带着角色数据乱入现实东汉末年的故事。开局中平五年大乱中的并州,这一年董卓还未进京,丁原还在路上,吕布尚未崛起,貂蝉正待长成。首先第一步,走吕布的路,让吕布无路可走。
历史 连载 212万字
最强假太监:从推倒太子妃开始

最强假太监:从推倒太子妃开始

酱爆鱿鱼
李显穿越古代,成为一名假太监,在皇位争夺中初露锋芒,便被当朝太子妃相中……
历史 连载 260万字
崇祯重振大明

崇祯重振大明

凤凰北斗
一个现代人穿越成为大明崇祯皇帝,重振大明朝的努力。以《崇祯长编》《崇祯实录》《酌中志》等为准,前期按真实历史上的时间线写。
历史 连载 138万字
玄天宗修行记事

玄天宗修行记事

枯泽
生在修真界玄门第一大宗玄天宗领地父母都是宗门弟子这算什么?这不就是相当于投胎清华学区房,爹妈还是校职工?Easy模式开启,人生还不随她浪!
历史 连载 10万字
将军的小公主

将军的小公主

插柳成荫
宴国皇家子嗣单薄,皇帝膝下目前只有一位长公主赵安玥。赵安玥受尽宠爱,顺风顺水的长到十五岁,正值及笄前后,大宴和大祁迎来战事,大宴连连败退,无奈投降。最终割三城,并忍痛将唯一的公主嫁给大祁将军顾淮景。*成婚当日,顾淮景回到洞房中,看到的就是一地狼藉。小公主身穿红嫁衣,站在洞房中,抬起下巴,朝他哼了一声“这个房间以后就是我的了,这里不欢迎你。”他笑了笑。*又横又怂不作死就不会死但明知会死还是要作死的小
历史 连载 90万字
苟在明末当宗室

苟在明末当宗室

夜深
朱慎锥来到大明成了宗室宗室实在不好混,俸禄克扣还要拖欠,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更要命萨尔浒明军大败,万历也没多少活头了,乱世将至,躺平就是死,总得搏一搏吧?
历史 连载 257万字